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

发布作者:市立三院 发布时间:2017-01-18

我国自1978年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,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问题是家庭、社会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,而且常常成为国际社会舆论的热点。
澳大利亚研究者在2013年1月的《Science》杂志电子版发表论文称,他们对背景地区421个受试的研究表明,计划生育政策“生产了较不信任人、不可靠、不敢冒险、不愿竞争、悲观和不审慎认真的个体。”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说:“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后果。”此文一出,受到国家国际重要媒体的介绍、评论,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。
近几十年来,我国学者一直对独生子女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和横断面研究,在发现独生子女存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同时,同样发现了独生子女的诸多优点。例如,(1)南京地区对1980年前后出生的一批受试进行15年随访发现,独生子女在儿童期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和较强的依赖性,但行为问题到少年后期便消失了,而依赖性指标上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却反转了。(2)在教育心理学领域,199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,独生子女的言语能力、数学能力较优;2000年一项研究指出,独生子女有较好的合群性;2011年对在校大学生的研究显示,在“90后”大学生中,独生子女的校园适应好于非独生子女,与同伴、老师和家庭的关系也较好。(3)在婚姻研究中,2012年的研究发现,处于“4-2-1”家庭结构中间夹层的“双独夫妻”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大家庭融合性。
这些科学证据提示,中国的社会、家庭以及独生子女自身做出了大量代偿性、发展性的努力,杜衡子女在心理发展中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,心理潜能、弹性或复原力得到发挥。这些发现 也说明,观察家庭、亲子关系不能用静止、局部和悲观的观念,做以偏概全的结论。


扫码关注官方微信

值班电话:0631-5926028

预约电话:0631-5960180

急诊急救电话:0631-5960120

心理咨询电话:0631-5960166

监督投诉电话:0631-5960196(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)
       0631-5926028(周末、节假日、夜间)

邮箱:whsjqyy@163.com

地址:威海市齐鲁大道80号